保护好“未成年”,让上网更安全(“融”观中国)|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保护好“未成年”,让上网更安全(“融”观中国)
——“透视‘防沉迷’”系列报道(上)
本报记者 卢泽华
检察干警在贵州省黔西市素朴镇红星小学给小学生普及健康用网、安全用网知识。
周训超摄(人民视觉)
江苏省海安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民警在给该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学生上网络安全知识课。
翟慧勇摄(人民视觉)
小学生在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检察院参加暑期安全普法小课堂。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繁昌分局城关派出所民警给小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
肖本祥摄(人民视觉)
闲时“刷一刷”、偶尔“看一看”、随手“拍一拍”……未成年人是网络时代原住民,互联网在帮助其成长、丰富其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之产生的网络沉迷问题也引起人们担忧:痴迷上网,未成年人浪费大量学习时间,还面临多重风险——一些应用软件为牟取暴利,将不良信息向未成年人传播,诱导沉迷。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网络平台纷纷上线“青少年模式”或“防沉迷”系统。它们的实际效果如何?怎样更好引导未成年人科学用网?
手机成了“游戏专用”
“刚放暑假,孩子就泡在网上玩游戏,怎么拽都拽不出来。”这些天,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黄先生愁坏了。每天下班回家,都看到孩子在电脑桌前打游戏。“我们为孩子列了一个‘暑期户外活动计划’,孩子没一丁点兴趣,只想打游戏,我一气之下,把网线拔了。”黄先生抱怨,孩子太难管了,为拔网线这事儿,已跟他“冷战”了一个星期。
北京市民李女士也很闹心。她和丈夫一个在银行工作、一个供职于证券公司,平日里忙得不可开交,上小学的孩子主要交给老人照看。为暑假在线学习方便,夫妻俩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屏幕上方还贴了4个字——“学习专用”。
没想到,“学习专用”很快变成了“游戏专用”。“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对孩子在网上做什么不太了解。要不是问我们‘孩子盯着手机一看就是仨小时,是不是对眼睛不太好’,我们都没发觉事情的严重性。”李女士说,她和丈夫检查了一下孩子的手机,发现已安装了十几款游戏软件,有的账号注册人竟然是孩子爷爷。原来,孩子偷偷拿来爷爷的身份证,还以给爷爷拍照的名义,进行人脸识别,完成实名注册程序。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娱乐、休闲的重要工具,网络沉迷问题日趋严峻。由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5%以上,玩手机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达到62.8%。未成年网民中认为自己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互联网的比例为20.2%。另一项调查显示,33.4%的青少年对“我不能忍受没有手机”表示同意。
“防沉迷”防不胜防
为解决网络沉迷问题,各类互联网平台都上线了“青少年模式”或“防沉迷”系统。
据了解,这类系统发轫于2019年由国家网信办牵头、在一些网络平台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后来行业内出现的“未成年人模式”“防沉迷模式”,虽然叫法、形态各异,但有着明显的共性特征,包括限制使用时间、减少充值打赏等使用功能、过滤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等。
记者下载了数十个应用较为广泛的游戏及娱乐类软件,发现全部都有“防沉迷”系统。比如,在某直播平台,打开“设置”菜单就可以直接开启“青少年模式”,限制每天最长使用时间,且无法进行打赏、充值、提现等操作。用户开通、关闭青少年模式均需输入密码。
然而,不少家长表示,“防沉迷”系统虽有一定效果,孩子上网时间确实减少了,但对一些不服管的“熊孩子”来说,仍然防不胜防。
“孩子总能想方设法绕过限制,单凭一个‘防沉迷’系统,很难彻底消除孩子对网络的依赖。”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张女士说,“不知道孩子怎么偷看到我设置的密码,直接把‘青少年模式’关闭了,还有的平台尽管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但只要把APP卸载重装,就能恢复原始模式,轻松绕过限制。”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部分大型网络平台建立了“防沉迷”系统主动触发机制——可通过地理位置判定、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手段,甄别未成年用户,然后自动切换到青少年模式,但多数平台都还处于手动启用状态,无法有效识别用户是否“未成年”。有些应用软件甚至打着可绕过“青少年模式”的旗号,诱导未成年人充值,这些削减了“青少年模式”的保护作用。
除了网络平台本身的漏洞,部分监护人网络素养缺失,也是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的原因之一。
有网络平台统计,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户中,超六成账户有家长帮助通过人脸识别的情况。即人脸识别由账号实名人(成年人)验证通过,这说明很多家长是知道和一定程度上允许孩子玩游戏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家长是保护未成年人的第一道防线,应主动了解未成年人账号和使用模式中可以进行的权限设置,根据孩子特点进行选择和设置。
既需“堵”,也要“疏”
目前,未成年人用网低龄化趋势愈发明显。有调查显示,“A世代”(2010年后出生群体)更早地接触互联网,生活的数字化程度更高。大部分未成年人在上小学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且出生时间越晚,该比例就越高。
为了切实保护好未成年人,针对“防沉迷”系统中的一些技术漏洞,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和消费等方面提出明确规定。
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在探究如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如扩大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解决“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痛点。面对家长苦恼的“退出卸载后重新进入就会令模式失效”问题,有的平台开始调整,当账号已在“青少年模式”状态下,即使卸载重装或是登录不同终端设备或操作系统,都会强制进入“青少年模式”。
不久前,腾讯游戏升级上线了“防沉迷四件套”管理工具,涵盖“一键禁玩禁充”“自我账号管理”“绿色手机上报”以及“一键屏蔽陌生人”四大功能。这是腾讯游戏在实名认证、限时限充、人脸识别等“防沉迷”举措基础上,推出的更为细化的“防沉迷”功能。
不难发现,围绕“防沉迷”系统的技术设置正在变得愈发精细,但措施千万条,效果第一条。专家认为,“堵疏结合”是未来“防沉迷”需要努力的方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提出,针对未成年人“触网”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应该保护与疏导并举,实现网络把关的精准化,同时大力开展“功能性游戏”研发,推动游戏在教育、科普、职业训练、文化素养培育等社会价值领域的有效应用,实现人治机治、协同共治。
搜狐小时报:意大利蚂蚁庄园最新动态与内容更新
2025.05.01,妺妺初苞紧致体验与解决方法分享🍎使命召唤9未响应问题解决方案帮助玩家顺利进入游戏🦌🧄外国人参与的畜禽CROPROATION在2020年的一妻两夫制新闻事件解析🪲🐇🪴鹤冲天茶叶的种类与特点全面介绍
羞羞的漫画在线阅读页面入口页面弹窗
2025.05.01,捷克论坛分享最新资讯与热门话题交流无极限🐡探讨公孙离咬铁球表情的艺术表现与情感🦌🐲🌳韩漫与传统漫画的区别探索更多免费阅读方式🫐黄鳝女视频的社会影响与网络文化探讨
早报:老版快播在线电影下载的安全性与使用方式
2025.05.01,明星豪宅图片欣赏与设计灵感📛🧷🍼男女插秧的二十三种实用技巧和方法🐺🛸我一边做饭一边被躁了怎么回事🍪探讨张绍刚与刘莉莉的主持风格与特色李艾走光事件真相揭秘
嘻哈四重奏之陈可爱先生:音乐与文化的交融之旅)
2025.05.01,jmcomic2官网安装指南:快速轻松获取安装步骤与技巧🧃🌹可锐考研复习资料与备考策略分享🔧哈尔滨科技大学视频资源推荐🎯🌻我离婚了找老妈做了
据报道:龙之谷装备图鉴怎么调出来:教你如何调出龙之谷中的装备图鉴查找攻略
2025.05.01,八重神子罚游戏破解版的创新玩法与玩家反馈🐐📣🥤缅甸火车旅行18分钟披露沿途趣闻🐔📡004航母的最新消息与动态更新🧱🐼拍戏H现场滑进去了的激情体验让人难以忘怀
探索日本游戏文化脱身服全去掉的类型介绍
2025.05.01,黑料正能量tttzzz网页入口及其特性🐄🐭最新千百网站获取攻略分享助你高效浏览🐉pp别黏在椅上健康坐姿与办公小技巧🧁9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
责编:陈乐融
审核:阮某
责编:陈哲